作為模仿道德模范的關公雕塑
在中國五千年文明史上,佛教和道教的孔廟都藏有大型的關公雕塑。關公也是三教的歷史人物,朝代的楷模,時代的榮耀和無辜的寺廟。關公的人格素質,道德實踐和忠誠精神是中國人民向往和模仿的道德模范。
關公是財神中的武財神,表誠信。它是中國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。清代時期,商人敬奉關公達到頂峰,商人拜關公所表達的意思是以義致利和誠信的商業(yè)追求。在商人眼里關公便是財神化身。
關公過五關,斬六將,水淹七軍,戰(zhàn)績彪炳,然而關公展現(xiàn)在我們心中的不單單是騎馬拔刀的神勇形象,詮釋出的也不僅僅是他威風凜凜、手握寶刀的形象,亦可以是手撫長須、儒雅威嚴的類型,眉目間給人財氣逼人之感,流露出守財之態(tài),所有的形象都令人們油然起敬,感受著他的傳奇故事。
關公銅像以其材質的貴重,做工之精湛,不僅僅被關廟和宗教機構所供奉,更為海內外的更多公司、家庭和個人所認同并敬奉。關公在三國中以桃園三結義、溫酒斬華雄、三英戰(zhàn)呂布、千里走單騎、單刀赴會、水淹三軍以及刮骨療毒、夜觀春秋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名揚天下,以雄壯威猛、義炳乾坤而著稱于世,以一生忠義仁勇而成為幾千年來海內外炎黃子孫崇敬的武財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