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公雕塑|元村的關公信仰和習俗
在元村每年的五月十三到來時,村民們早早起來,全村一起殺豬,殺豬之后,全村都可以分到一塊肉,而這頭豬是被挑選出來,精心飼養(yǎng)很久的。吃過早飯后,家家戶戶都要去村外的關公廟里拜關公雕塑。一般是家里的男性們去敬神,帶上香紙燭和豬肉去祭拜。拜完之后,有時會請戲班子來唱幾段關公戲,“大家樂呵一下”,再各自回家。
元村的關公信仰由四部分組成:關公廟、關公戲、敬拜關公的節(jié)日和相關習俗,每一部分互相關聯(lián)。在敬拜關公的節(jié)日時,村民會到關公廟去祭拜;祭拜的時候會請戲班子來唱戲;有時候不是節(jié)日,也沒有去關公廟,僅僅是因為其他事情請戲班子時,唱戲的內容中也會有關公的故事;而日常生活中關公信仰的踐習,亦是關公信仰的組成部分。在元村通向鄉(xiāng)鎮(zhèn)公路的方向,距離元村大約二里處,曾經有一個關公廟,大小與村外的觀音庵堂相當,即約為五十平方米左右,曾經供奉了關公銅像。
據(jù)當?shù)厝嗣枋?,該廟解放前就存在,解放后慢慢開始破落,文革時徹底拆,直到現(xiàn)在都沒有恢復。村里的人已經想不起塑像的顏色、冠服式樣等具體細節(jié)。據(jù)說,以前廟還沒有拆的時候,他們逢年過節(jié)都要到關公廟里去敬神,同時要燒香燒紙,有點像拜廟會一樣。關公信仰是指由崇拜關公而興起的一整套祭祀禮儀活動。
后人祭拜關公時還會表演關公戲,戲文根據(jù)《三國演義》相關內容改變。凡是表演關公戲,“表演者必須有四十八個特有的亮相姿勢,這是根據(jù)武廟中的塑像和二十四副對聯(lián)而來”,關公出場,“則有周倉、關平跟隨在左右”。除了三國戲的范圍,還有一些傳奇故事的內容,演的是“神格化的關公五月十三這一天是關公的節(jié)日,但是關于節(jié)日的來源和內容,則眾說紛紜。收集到的說法有如下三種:有報道人說這一天是“磨刀節(jié)”,因為關羽在這一天“磨刀斬閻延文丑”;也有報道人說這一天是“關胡子的生日”,要給關羽過生日;還有報道人說這一天就是紀念關公的,“敬重關云長,紀念他義薄云天”。但是,沒有任何說法與村民是否是關羽后人相關。
除了關公廟、關公戲和磨刀節(jié)以外,在元村村民的日常生活中也有關羽的身影。當?shù)剡^年亦是按照農歷的春節(jié)而來,過年的時候門上要貼門神——關云長和尉遲敬德。